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将与其印度合作伙伴共同为印度海军建造六艘潜艇。然而,这一协议并不意味着新德里将很快摆脱对俄罗斯国防进口的依赖。
在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中,蒂森克虏伯的船舶制造部门——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TKMS)与印度国有企业马扎冈造船厂(MDS)联手,成功中标。两家公司最近证实,印度国防部已批准该投标进入“进一步处理”阶段。
这一投标方案是唯一通过印度海军现场试验的方案,成功击败了西班牙造船公司Navantia与印度Larsen & Toubro公司的联合竞标。根据MDS的公告,印度国防部已邀请该公司展开商业谈判。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该项目的总价值约为52亿美元(约合50亿欧元),但最终金额可能更高。
蒂森克虏伯在提供给德国之声(DW)的一份声明中表示,TKMS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尔克哈德(Oliver Burkhard)强调:“在德国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MDL(马扎冈造船厂)与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将携手合作,为可持续和安全的海上未来设立新标准。”
尽管如此,这一协议并不意味着印度对俄罗斯军备进口的依赖将立即减少。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2019年至2023年间,俄罗斯占据印度国防进口总额的36%,仍是印度最大的军备供应国。
“印度对俄罗斯军事装备的依赖仍未减少,而且印度政府似乎也没有强烈意愿大幅降低对莫斯科的依赖。”耶鲁大学南亚研究讲师苏尚特·辛格(Sushant Singh)在接受DW采访时表示。
不过,印度前国防官员、国防安全问题专家S.L. 纳拉辛汉(SL Narasimhan)认为,未来印度与欧洲在国防领域的合作可能会增加,前提是需求、价格预期和供应能力相匹配。他指出,法国与印度近期达成的合作协议,即在印度本土建造“鲉鱼”级(Scorpène)潜艇,正是欧洲-印度国防合作的另一例证。
此外,德国对印度的武器出口也在增长。2024年上半年,印度是德国武器的第三大进口国,总额约为1.5375亿欧元(约合1.6亿美元)。
德国设计,印度制造
根据协议,蒂森克虏伯将为印度建造六艘柴油动力的先进常规潜艇。潜艇的技术要求之一是必须具备不依赖空气推进(AIP)技术,以延长水下续航时间,提高隐蔽性。
这一举措是印度海军加强自身能力的重要一步,特别是在中国海军日益增强其在印度洋及整个南亚地区的存在之际。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本月早些时候在两艘国产军舰和一艘潜艇的下水仪式上表示:“印度正逐步成为世界上的海洋强国。”
TKMS将为新潜艇提供工程和设计支持,而MDS则负责在印度本土制造。蒂森克虏伯与印度海军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其前身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厂(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为印度建造了四艘潜艇,其中两艘在德国基尔建造,另外两艘在孟买建造。
苏尚特·辛格认为,这项新协议并无特别之处。他表示:“这是一个老项目,由于印度海军潜艇舰队已进入关键阶段,该项目在经过多年延误后终于得以推进。”
国防投资与财政挑战
莫迪政府一直强调国防制造业的本土化,并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尽管如此,印度国防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连续四年下降。
“印度军方急需进行现代化升级,但资金短缺导致无法购买先进武器和装备。”辛格指出。“印度国防预算的一半以上都用于人员成本,加之高通胀和汇率下跌,实际用于采购国防装备的资金正在急剧减少。”
俄罗斯的影响力依旧强大
虽然蒂森克虏伯的协议符合莫迪政府推动本土制造的政策,但印度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据SIPRI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印度占全球武器进口总量的近10%。
俄罗斯仍然是印度最主要的军备供应国,尽管依赖度略有下降。从2019年至2023年,印度36%的军备进口来自俄罗斯,而2017-2021年这一比例为46%,2012-2016年更高达69%。
不过,辛格对印度军备采购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与蒂森克虏伯的合作属于特定装备的个别案例,不能代表整体趋势。“这类有限的合作是可能的,尤其是当双方在过去已有合作记录时。”
去年10月,莫迪与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会晤时,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推动防务领域的“行业级别合作”,重点包括“技术协作、制造/共同生产和联合研发国防平台及装备”。
当DW就未来印德防务合作前景向德国国防部询问时,该部门引用了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在2023年访印期间的声明。他当时表示:“我们需要在军备和军事合作领域与战略可靠的伙伴建立长期合作,而印度正是这样的伙伴之一。”
然而,辛格认为,印度短期内仍将保持对俄罗斯的高水平军备采购。“俄罗斯军事装备的价格较低,莫斯科愿意转让高端技术,同时印度军队现役装备的大量备件和弹药供应仍然依赖俄罗斯。”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