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的力量”艺术展在柏林举行

deguo2017 德中交流 11月06日 0"
环球时报    记者:刘代铨

由文化部外联局牵头,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上海童心斋画廊联合主办,德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协办的“融合的力量——当代中国心象艺术展”于2016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中国驻德国使馆文化处参赞陈平、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建阳、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创意室主任赵影、童心斋画廊董事长俞建文、柏林市政府友城处负责人佩德拉·施瓦茨女士、柏林—勃兰登堡州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乌尔克·查普克、担任过联邦德国多届总统特邀摄影师的乌多·劳尔以及柏林当地多位中德嘉宾和媒体记者出席了展览开幕式。10月31日德国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刘代铨、秘书长刘倚天、法律顾问易冰等参观了画展。

陈建阳在开幕式上致词,对本次展览表示欢迎。俞建文在开幕式后为中德嘉宾作了“融合的力量——由柴祖舜先生的心象艺术谈起”的专题讲座。

俞建文在讲座中讲到:“融合的含义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其目标是和谐式创新发展。”他举例说,一位朋友学艺术,他夫人学物理。朋友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可能性与多样性,夫人则倾向于解决问题的确定性和精准性。两个不同界面的人因为融合成一个家庭而其乐融融。丈夫处事更加圆融,妻子也更加美丽年轻,家庭生活也更舒适,这就是融合的力量。

何谓“心象”,俞建文先生用“心生于天地之和,象显在圆融至美”做概括,并进一步阐述说,“心象艺术融合着东方与西方的技法与文化背景,牵引着过去,滋润着未来的萌芽,在二元对立中找寻出和谐点,拓展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维方式,凸显出相融、相合、相生的生态空间。”

心象艺术超然的思维,化解了古与今、东与西的二元对立。这种包容式、淡定式、自由性的胸怀,生发出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呈现着中国智慧和力量,体现出融合的人文思维。融合的力量早在中华文明形成伊始就有凸显,中华民族龙的图腾就是黄帝将征服的各部落图腾的代表性部分汇总起来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图腾——中华龙,代表了各方“和”的理念。

回到艺术,俞建文先生说,古往今来,东西方的艺术家,如毕加索、罗斯科、蒙克、莫奈、弗里德里希、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柴祖舜、邓国源等,都本能地关注人类的命运。俞先生分析了蒙克的《呐喊》、弗里德里希的《雾海漫游者》、柴祖舜的《声》这三幅作品。人类犯下的错误之一是一厢情愿地将可能性变为确定性,将自己的欲望强加于外界。柴祖舜先生在《声》这幅作品里却反映出那么从容地面对现实,那么自由地抒怀,秉持中华文化以天、地、人和谐的理念,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

讲座之后的招待会期间,德国柏林技术基金会首席医学代表董良知教授,教育家、作家、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亚历山大·鲍夫勒博士(Alexander Paufler)、英国利兹大学助理教授李虎博士等人就心象艺术的内涵和心象艺术在德国进一步展览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本次画展30件作品,来自中国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柴祖舜、邓国源、车健全。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但他们都创造性地用自我的、融合中西的艺术语言去表达他们内心对世界的感受。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给德国观众呈现一个全新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空间,全方位展示当代中国的心象艺术。

CopyRight 2024  |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