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出口模式岌岌可危:中国竞争力威胁三大支柱产业

德国中文网 德国财经 09月03日 0"

bmw ev factory

在多个市场中,德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压力,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尤其在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这三大支柱产业中尤为明显。

经济学家发出警告,德国工业可能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来自中国的冲击”。不仅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逐步蚕食,在其他出口市场上,它们也愈发难以与中国企业竞争。德国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行业首当其冲。

电动汽车领域失势 传统汽车大国遇挑战

在电动汽车领域,德国汽车制造商已经被中国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德国品牌在过去的几年中未能在电动车市场上占据优势,而中国品牌却快速崛起,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这种情况预示着德国汽车产业未来可能失去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

化工行业承压 欧洲市场成为关闭重灾区

德国化工行业同样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基础化工领域。由于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企以及中国加大了化工产品的生产力度,德国化工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严重冲击。例如,巴斯夫等德国化工巨头不得不关闭部分工厂以应对成本压力。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3年,欧盟化工产品进口总额大幅增加,来自中国的进口比例迅速上升,尤其是基础化工产品。这使得欧洲化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许多生产基地面临关闭风险。全球范围内,近40个基础化工生产基地已关闭或面临关闭,其中大多数位于欧洲,这表明欧洲化工行业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机械制造业优势不再 德国企业难敌中国对手

德国的机械制造业曾经是中国市场的主要受益者,但如今这一优势正在减弱。尽管中国依然是德国机械制造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但德国对中国的机械设备出口总值自2018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而与此同时,中国机械制造商迅速崛起,凭借其庞大的生产能力和不断扩展的全球市场份额,正成为德国机械制造商的重要竞争对手。调查显示,超过60%的德国机械制造企业预期未来五年内竞争环境将进一步恶化。行业专家警告,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德国机械制造业可能不得不放弃一些利润较低的市场。

德国出口模式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数据表明,德国在全球工业设备和汽车出口中的市场份额都在逐渐下降,而中国的市场份额则迅速上升。这一趋势不仅对德国的经济造成冲击,也使得德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受到威胁。为了保护本土市场,欧盟正考虑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实施惩罚性关税。但即便如此,如何在第三方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专家指出,没有任何“政治灵丹妙药”能够确保德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德国出口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未来能否继续保持其全球领先地位仍充满不确定性。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专家罗尔夫·朗哈默表示:“德国的出口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模式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走到尽头。”

CopyRight 2024  |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