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建食物分享站减少浪费
番薯藤
刚离开健身房的凯瑟饥肠辘辘,他检查冰箱,看见里面有芝麻菜、菠萝果酱和绿葡萄,最后拿出一块当天早上才烤的圆面包。
这不是他家的冰箱,而是位于大马路上的公共冰箱。他吃下的面包本来可能直接被丢到垃圾桶,却因为“公共冰箱”活动而没有白白浪费掉。
近年愈来愈多德国人关心食物浪费的议题,为避免太多可食用的食物沦落到进垃圾堆的命运,民间组织自发推广几项创意措施,譬如上述的公共冰箱。
全德约有一百个类似的食物分享站,其中一半设有冰箱,其余的只有放置食物的层架。运作方法非常简单,只要你有多余的食品,都可以拿出来与陌生人分享。
食物分享站的发起人瓦伦丁表示,很多人要出门度假前才惊觉家里的冰箱囤放了太多食物,也有人举办聚会后发现剩下太多食物。
瓦伦丁曾在垃圾场见到堆积如山的食物,愤而拍了纪录片《你在浪费食物吗?》,片子除了呈现被浪费的蔬果的影像,更指出消费市场的荒谬现实:太大、太小、形状太奇怪的马铃薯无法放到超市的架上,只能任由它们在田里烂掉。这部纪录片触动了德国人,引发民间兴起减少食物浪费的运动。
2014年,柏林新开了一间小餐馆,从一个创新的角度处理食物问题:他们直接与农夫合作,供应超市拒卖的“丑”蔬果所做成的美食。
后来瓦伦丁又设立网站,鼓励民众分享多余的食物。为了安全,他与团队订下几条基本规定,比方有赏味期限的食品不能分享,调理过的食物没问题,但放在太阳底下一天的色拉不能拿出来。最基本的原则是,你应该分享你自己愿意吃的食物。
根据德国食品相关法律,个人之间分享食物是合法的,但“公共冰箱”或“食物分享站”则游走于法律边缘。柏林目前有十二个分享站,其中一个曾遭官方强制关闭,因为现场无人监督及记录食物来源,这一点违反了法规。瓦伦丁表示,还未有人抱怨吃到不洁的食物。
另一个德国网站则召集民众节省食物,他们直接与有机超市和面包店合作,在次级商品(如稍微枯萎的萝卜、碰伤的葡萄柚或过熟的酪梨)被扔到垃圾桶前,“惜食人”将尚可食用的食物捡回来。
目前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三国估计有九千名“惜食人”,要取得“惜食人”资格,必须先通过小考,其中“准时”是最为重要的条件,以免给店家留下随便的负面印象。
二十六岁的惜食人莱洛,一周至少前往住家附近的有机商店一趟,拿回店家预备丢弃的食物后,她会将自己吃不了的东西留在附近的食物分享站,或分给在地铁乞讨的陌生民众。莱洛表示,她不过是花点时间走去商店,以自己的力量做了环保,也给他人带来了满足与快乐。
至于店家方面,四十七岁的乔治是门市达千家之多的连锁有机超市负责人,他非常愿意与惜食人合作,减少自家超市的浪费。他认为这是尊重人与地球的正确态度。
根据组织的统计,惜食人在二○一三年减少了大约一千吨的食物浪费。
瓦伦丁表示,与全德国的食物浪费数字相比较,一千吨其实不多。他更强调,食物分享及食物回收绝非解决食物浪费的方法,改变大众的思想与行为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