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提前选举可能性升温,政坛危机隐现

德国中文网 德国新闻 10月16日 0"
德国选举集会

随着德国政坛内斗不断升级,外界关于总理奥拉夫·朔尔茨领导的联合政府可能提前解散的猜测愈发热烈。虽然距离下一次全国大选还有将近一年时间,但提前选举这一罕见的政治手段,正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在德国,提前选举作为恢复政治稳定的重要工具,虽然历史上极为罕见,但其存在为化解政府危机提供了最后的选项。根据德国宪法,如果政府失去议会的多数支持,提前选举就成为一种可行的民主手段,且需经过总统的批准才能实施。德国历史上仅发生过三次提前选举,分别是在1972年、1983年和2005年。每次选举都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危机,并成为重新赢得选民信任的关键。

朔尔茨目前的三党联合政府内部分歧不断加剧,内部协调日渐艰难。随着内部分歧的扩大,关于提前选举的讨论也日益升温。尽管按照法律规定,联邦议院或总理都无法自行决定提前举行大选,但通过两种途径仍有可能解散议会并进行新的选举。第一种情况是,如果总理候选人在议会中未能获得绝对多数票,总统有权解散议会。第二种情况则是,总理可以通过要求议会进行信任投票,在无法获得足够支持的情况下,总理可以请求总统在21天内解散议会,并在60天内举行新选举。

历史上,德国曾通过三次提前选举成功打破政治僵局。1972年,时任总理威利·勃兰特因“东部政策”导致政府内部严重分裂,最终通过信任投票触发提前选举,赢得了民众支持,再次当选总理。同样,1983年,赫尔穆特·科尔通过故意失去信任投票的方式,成功推动提前选举,确保了其政府在议会中的多数地位。而在2005年,施罗德因其推行的“2010议程”改革导致支持率大幅下滑,通过提前选举寻求新的政治基础,最终被安格拉·默克尔击败,开启了默克尔长达16年的执政生涯。

尽管提前选举在德国的历史上极为罕见,但每次选举都成为了解决政治危机的重要途径。当政府失去议会多数支持,提前选举为恢复政局稳定、赢回选民信任提供了合法的民主手段。当前,德国政局不稳的迹象愈加明显,朔尔茨的执政联盟能否坚持到2025年依然存疑。如果政府内部矛盾继续发酵,德国可能再度面临一次历史性的政治转折。

CopyRight 2024  |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