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德国交朋友,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几何时,在大学里,认识新朋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你只需要参加几个活动,不知不觉就和一群人熟络起来。那时候,大家都是新面孔,彼此都带着好奇心,环境本身也鼓励社交。然而,当你步入社会、来到一个陌生国家,即使已经有了稳定的住所和工作,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往往比想象中困难得多。你渴望结交朋友,但现实是,身边仍旧只有你自己和老家的几个聊天群。
但别担心,这种感受并不孤单。其实,只要你愿意带着一点点主动和勇气,即便是在德国这样社交风格较为保守的国家,也完全有可能找到属于你的人群。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小时候,我们结交朋友是如此自然。你并不会刻意去选择朋友,他们常常就是碰巧坐在你旁边的同学,或是和你一起参加课外活动的人。那时的你没有想太多,但日复一日地在相同的空间里相处,情感的连结也就慢慢产生了。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一个人出现在你生活中的频率越高,你越容易对他产生好感。
成年之后,原有的社交结构消失了。我们不再有规律的课堂或固定活动安排去认识新人,取而代之的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而在这样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往往很少,自然也就更难交到新朋友。
那该怎么办?答案是:**你要学会为自己创造机会。**如果友情是建立在“熟悉感”与“重复见面”的基础上,那你就得主动去找能让你“反复遇见同一批人”的场合。比如我刚搬到奥格斯堡时,就是靠篮球认识朋友的。我每周固定去打球,开始时和陌生人一块儿玩,结束后加个联系方式。没多久,我就拥有了一群固定的球友,甚至很多人成了生活中的朋友。
关键不在于你是否立刻遇到“最合拍的人”,而在于你是否持续地出现。你不需要每次都聊得特别开心,也不需要跟所有人都合得来,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出现,慢慢就会有人与你建立起真正的连接。
在德国,有很多途径可以帮助你做到这一点。最常见的是参加运动俱乐部(Sportvereine),从足球、篮球到游泳、武术,甚至赛艇,几乎每项运动都有自己的社团,而且活动频繁,非常适合反复见面、建立联系。如果你在学习德语,语言课程也是很棒的社交场所,大家都是新来乍到,有共同话题,自然而然会产生联系。还有一种叫做Stammtisch的固定聚会,在德国很流行,很多酒馆都会定期举行这类聚会,一些专为说英语的外国人组织的聚会也很受欢迎。除此之外,志愿服务同样是个好选择,不仅能让你接触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也会让你更容易融入当地生活,因为在德国,社区参与是受到尊重和认可的。
当然,从零开始总是让人感到压力山大,但其实你只需要找到一个朋友。一个朋友可以带你进入他们的朋友圈,让你获得更多聚会邀请和社交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需要主动去找人聊天,而是自然地成为别人圈子中的一部分。
初来乍到时,面对各种邀请,尽量都说“好”。可能有人约你去酒馆喝啤酒,而你平常不喝酒;或者有人请你参加知识竞赛,但你从没兴趣。你可能会想:“等有我喜欢的再说吧。”但如果你才刚刚认识对方,拒绝可能就会断掉这段本可以发展的关系。说“好”并不是让你委屈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而是给彼此一次了解的机会。一旦关系建立了,你就能提议做更适合你们两个人的事。
有时,你还得学会自己迈出第一步。我刚来奥格斯堡时,在Reddit上发了个帖:“嘿,我刚搬来,有人想一起喝啤酒吗?我听说这家酒吧不错……”虽然一开始有些尴尬,但不少人回应了。不是每个人都成了好朋友,但有两段最持久的友谊就是从这条帖子开始的。
很多人都卡在“等待别人主动”的阶段,殊不知别人也在等你开口。迈出第一步或许让人感到脆弱,但你会惊讶地发现,哪怕是德国人,其实很多人也希望有人能够先来建立联系。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城市都有自己的Reddit论坛,只要搜索“Reddit + 城市名”就能找到。Bumble也有“交友”功能,Meetup.com在德国许多城市也都活跃。
所以,不妨由你来发起邀请。发第一条信息,提出一个活动计划。这不仅仅是在帮自己交朋友,也是在为他人打开一扇通向友情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