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儿科诊所仅用德语服务引爆舆论风暴

德国中文网 德国观察 08月01日 0"
德国一儿科诊所仅用德语服务

位于基希海姆-翁特-特克(Kirchheim unter Teck)的一家儿科诊所因贴出“只用德语服务”的告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种族主义指控。然而,诊所方面坚称此举是为了保障儿童安全和遵守法律规定。

诊所的告示牌上写道:“我们这里只说德语!”这一规定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讨论,有人指责其存在种族歧视。然而,儿科医生乌尔里希·库恩(Ulrich Kuhn)否认这一指控,并解释说,尽管在紧急情况下诊所会为所有患者提供服务,但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和准确性,平时需要患者能够理解德语或有翻译人员陪同。

库恩医生表示,越来越多的家庭无法用德语交流,这使得诊所无法有效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他指出,如果无法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医疗史等关键信息,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在接种疫苗时存在法律风险。

自两个月前告示牌竖起以来,诊所已经拒绝了那些无法用德语交流且没有翻译人员陪同的患者,除非是在紧急情况下。库恩医生进一步解释说,不能充分了解患者情况,会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触犯法律。

尽管告示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批评,诊所的大多数移民背景家庭对这一规定并没有负面反应,反而理解并配合,带来了翻译人员。库恩提到,另一个位于博登湖的诊所甚至咨询是否可以效仿这一做法。

尽管诊所外部的反应不一,有人认为这一做法“毫无底线、缺乏尊重且带有种族歧视”,但库恩医生坚持认为,这一规定是必要的,并且不会撤下告示牌。他表示,诊所的初衷并不是歧视,而是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合法性。

巴登-符腾堡州医师协会的规定显示,如果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遇到语言沟通障碍,确实可以中止治疗。医师协会和斯图加特的医生联合会指出,缺乏基本的交流会使得医生在治疗和解释病情时面临巨大挑战。使用翻译软件如Google Translate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并不理想,会耗费大量时间,影响其他患者的治疗。

柏林的儿科和青少年医生协会也认为,在语言障碍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进行法律合规的疫苗接种说明。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是每个儿科诊所的日常挑战。

库恩医生强调,这块告示牌并没有任何歧视性,它反映了现实情况:“如果没有翻译人员,患者无法理解我们,我们实际上是不应该治疗他们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将始终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CopyRight 2024  |  www.de-g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