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掌控德国未来联合政府的权力?

德国中文网 德国观察 04月16日 0"
德国联合政府

随着德国新一届联合政府即将成立,围绕未来权力格局的讨论愈发激烈。尽管基民盟(CDU)主席弗里德里希·梅尔茨有望在三周内正式就任总理,执政联盟中究竟谁将在政策制定上占据主导地位,仍引发政界与舆论的广泛关注。

从表面上看,联合政府内阁席位为11比7,基民盟与基社盟(CSU)共掌握10个部长职位,并将出任总理一职,占据绝对优势。然而,在党派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社民党(SPD)仍成功争取到七个内阁席位,其中包括关键的财政部,这使其在联合政府中依然拥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在德国电视一台的访谈节目中,梅尔茨为这一内阁分配方案辩护,称社民党虽然在大选中仅获16.4%的历史低点得票率,却获得多个重要部长职位,显示出分配“公平合理”。他强调,组建联合政府不是“帽子戏法”,不该仅以数量衡量权力,而应注重协作与平衡。

尽管如此,总理府作为政府权力中枢,毫无疑问将成为政策运作的核心,而梅尔茨作为联邦总理也将拥有“方针权”,即在内阁意见分歧时拥有最终决定权。然而,政治学者萨宾娜·克罗普指出,方针权是一项“非常最后的手段”,现实中多数部长依然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内享有高度自主权。

尤为关键的是财政部的控制权。财政部长在内阁拥有事实上的否决权,掌握国家资源的分配权,几乎所有新政策都需获得财政支持。前自由民主党主席林德纳在前届政府中正是凭借财政部长的地位,频繁左右政策走向,甚至在预算争议中令“红绿灯联盟”走向分裂。因此,这一职位成为本轮联合政府谈判的焦点。社民党主席兼联邦议会党团领袖克林贝尔成功拿下财政部,被视为是梅尔茨政府中的“平衡力量”乃至潜在对手。

当前的权力格局也体现出各部之间的微妙互动。例如,在移民政策上,未来将由基社盟掌舵的内政部拥有执法主导权,但社民党掌握的司法部则可能从法律角度对某些强硬政策提出异议。在经济与社会政策领域,由基民盟主导的经济部与社民党的劳工与社会事务部之间也可能产生不同步的声音。同样地,外交部与国防部分别由两党掌握,其立场与节奏是否协调亦待观察。

克罗普认为,这种结构并非削弱政府效能,反而促使各党必须不断协商、平衡。她指出,社民党在谈判中争取到的职位虽不占多数,却具有高度策略意义,显示其“布局精明”。

关于“谁是真正掌权者”的疑问,克罗普并未直接给出答案。她表示,较小的联合党派通常会获得相对较多的部长职位,以确保联合政府获得稳定多数。而最终谁掌握实权,将取决于总理能否胜任领袖角色,并成功协调政府内部的权力结构。

她强调,未来这届政府的权力格局并不会一成不变,而是在协商、妥协与政治智慧的博弈中不断重塑。德国的联合执政传统决定了,真正的“权力帽子”并不专属于某一政党,而属于能够不断调和分歧、稳住政局的政治实践者。

CopyRight 2025  |  www.de-guo.com